水土流失在自然恢复期和施工期哪个严重

减少水土流失总量 是怎么计算的?

减少水土流失总量是通过主体工程建设时期的水土流失总量减去采取措施后的水土流失量来计算的。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施工期减少流失量:即施工期流失总量减去治理后流失总量。 2. 临时堆土减少流失量:这包括临时堆土的流失量和治理后的流失量。 3. 自然恢复期减少流失量:即自然恢复期流失总量减去治理后流失总量。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临时堆土和自然恢复期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具体的自然恢复时间和临时堆土的堆放时间等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计算减少的水土流失总量。 此外,在计算减少水土流失总量时,也可以采用类比法和测算导则法。其中,类比法是通过参考开发区内或邻近工程已批复的类似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结合当地水利部门

请教一下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咋确定

我一般都是这么算:雨季6~9共四个月,项目施工4~7共4个月,因此预测时段是1年

关于水土保持方案中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问题

根据施工时序和施工期的不同,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按各工程区的具体施工时段分别进行计算,同时将产生水土流失的季节按最不利的时段确定预测时段。
建设过程中,施工期跨越雨季的,预测时段按照1年考虑;未跨越雨季的,预测时段按占雨季时段比列确定。
雨季为6、7、8、9月份,则2013年6~8月的预测时段可按照0.75年考虑;2~5月的预测时段可确定为0.25年;9~12月的预测时段可确定为0.5年;10月的预测时段可确定为0.08年;8~9月的预测时段可确定为0.5年;2~12月的预测时段可确定为1年

拓展资料
预测时段
第一,本工程属建设类项目,公路工程运行期活动主要是交通运输,不会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定,只对项目建设期(包括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而本项目施工期的流失主要发生在主体公路建设中。
第二,在施工准备期、施工期,由于路面需要场地平整、采石取土、基础开挖、筑路架桥、机械碾压等原因,破坏了公路沿线原有地貌和植被,扰动了表土结构,致使土体抗蚀能力降低,土壤侵蚀加剧,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堆土、堆渣如不采取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将导致水土流失大量增加;在植被自然恢复期(从各施工单元施工结束后开始计算),因施工破坏(因施工形成的裸露坡面、开采面)而造成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在自然封育条件下可逐渐消失,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固结及植被逐步恢复,水土保持功能得到日益发挥,生态环境将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水土流失量逐渐减少直至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因此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时段考虑按项目各部分工程施工期和施工结束后植被自然恢复期(根据项目区特点,项目区植被自然恢复期年限一般为1~2年,本项目按2年考虑)。

第三,根据该工程施工计划,项目施工期为3年(不含施工准备期),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根据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其施工进度、工期等分施工单元分别进行预测,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预测时段,各单元的预测时段按最不利的影响时段考虑,当预测时段小于雨季时段时(本项目区雨季为4~9月,历时6个月),按占雨季的比例计算;大于雨季时段时按全年计算。

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特点及水保措施?

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在我国实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源,我们必须对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特点,然后说明了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最后探讨了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水保措施。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水保;水库;弃渣场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特点 (一)较强的时间集中性 水利工程包括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施工建设和投入运行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水土流失问题。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可知,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建设阶段。工程施工中,开挖排水沟、建筑物施工和机械作业等,扰动范围广、开挖面多且分散,弃

水土流失事件如何何分级、分类

微度侵蚀、轻度、中度、较强、强、极强侵蚀,其中主要的指标是坡度,其中0至5°为微度,5-8为轻度,8-10为轻度,10至15为中度,15至20为较强,20-25为强,大于25为极强。水土流失可分为:微度侵蚀、轻度、中度、较强、强、极强侵蚀,其中主要的指标是坡度,其中0至5°为微度,5-8为轻度,8-10为轻度,10至15为中度,15至20为较强,20-25为强,大于25为极强
水土流失“两区”是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福建省水土保持条例》第九条规定:“水土流失潜在危险较大,对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生态环境恶化,水旱风沙灾害严重,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水土流失“两区”的划分,主要目的是为水土保持工作分类指导提供依据,即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主要采取以预防保护和生态修复为主的对策,而在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主要采取实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对策,以避免水土保持工作的盲目性。
举例:黄土高原:1.自然原因: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水土流失;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开矿、毁林开荒) 【流水侵蚀为主】。
整治措施:黄土高原不如南方水热条件好,又处于过渡地带,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区域经济得以发展。[3]
南方丘陵:1.自然原因:地表的起伏有利于流水冲刷,降水量大且时间长;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开发,樵采)【降水侵蚀为主】。
整顿措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有效措施是以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新兴小水电,大办沼气等(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才是能封住山林的基本保障)。

文章标签:理工学科水土流失经济金融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