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动物的发情期,是固定的

为什么动物都有固定发情期,而人类365天都可以?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草原上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这是赵忠祥老师《动物世界》中经典的开篇词,在70后、80后、90后的记忆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那么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大多数的动物都拥有着固定的发情期,只有在这个时间段内才去交配?而人类这个物种就不同了,一年365天都可以?


生物的交配行为可以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最本质的因素就是基因的影响,其次就是外界环境的影响。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就是基因突变(变异)和自然选择。一个生物它们选择去交配这项既耗精力又耗体力的行为,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繁衍后代,当然人类比较特殊可以除外。那么既然是付出就需要有相应的回报,希望后代诞生之后可以平安无事的长大。

但是野生动物在野外生存从来都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尤其是“弱势群体”,一般来说“老弱病残孕”往往都是这个种群天敌的首要目标,并且它们也是最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影响的群体。那么最佳的方式就是希望在孕期以及娃娃诞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安全平稳的,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食物量充足,其次就是环境适宜,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这些条件会更加的有利于新出生的宝宝可以平安的长大,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下,这种周期性的繁殖期就形成了。

例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它们看起来没有固定的发情期,一般都是在幼狮长大或者夭折之后随时进入发情期,但科学家统计一般每年在东非动物大迁徙的期间过后小狮子的数量会急剧增加,这是因为动物的大迁徙给狮子带来了充足的食物,这会让狮子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整它们的传宗接代的任务。

为什么人类没有固定的发情期,而是一年365天都可以?

对于这个问题最先也要说到环境的影响,因为人类的生活环境相对来说更安全,后代也更容易长大,并且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有科学家曾统计一些国家幼儿的出生率,发现相对来说在10月份或者11月份孩子的出生率较高,那么这可以说明周期性吗?其实产生这个差别的真正原因科学家认为是在当有长久假期的时候,怀孕的概率要高,从而十月怀胎诞生宝宝,一般长久假期就是春节以及西方国家的圣诞节等等。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很有意思,文章中提出了疫情期结束之后在今年的10-11月份孩子的出生率一定非常高,并且离婚率也相对来说会高,这一点我深表赞同。

科学家针对人类没有固定的发情周期,还有两种假说,都要从两性竞争开始说起。

首先就是“后代投资”假说,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中大部分的物种繁育后代都是由雌性动物来完成,一般雄性动物都只是在交配期提供完自己的精子后,它们繁殖后代的任务就完成了,并且是付出了最小的代价,之后它们还会去寻找其它发情期的雌性进行交配,可以用“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风险性最低”的理论来理解。

但是人类这个物种不像是一些大型的掠食者有着很强的生存能力,况且由于人类的发展进化,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学会制作工具和使用工具,而直立行走还会带来很多的弊端,最常见的就是腰椎、脊椎病,同时还有产道变窄,大家都是早产儿。因为人类都有一颗大脑壳,不早产也生不下来啊,因此小孩的脑袋都是在生出来之后逐渐变硬的。

那么就需要亲代付出更大的努力来照顾孩子长大,现代的法律规定孩子父母必须要照顾孩子到18周岁成年哪,而真实情况更严重,到成年也没有结束到成婚也没有结束。因此说在远古时期如果是父母双方共同抚养,孩子的存活率会更高。因此雌性进化出隐藏排卵期,这会让雄性一直陪伴左右,因为雄性无法判断雌性是否已经受孕,那么就一刻不能离开,避免喜当爹情况发生。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假说,这种隐藏排卵期或者说没有固定发情期的情况,还能避免雄性的杀婴行为。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在非洲大草原上狮子都是群居生活,一个狮群中会有1-2只雄狮、5-6只雌狮。雄狮都是靠着武力当上狮王的,因此会时常受到流浪雄狮的挑战,总会有一次失败丢掉自己的东西王位。这个时候新王登基,它新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狮群中繁殖自己的后代,那么它会选择杀死上代狮王的后代,从而让雌狮尽快的进入发情期。

而如果没有一个生物没有固定的发情期期,那么雄性就很难判断出后代是否是自己的娃,那么毫无顾忌的杀娃行为也就不可能存在。例如灵长类中的倭黑猩猩它们会长时间的保持发情期,与更多的雄性交配,这样也达到了相同的目的,那就是让雄性难以分辨后代,这样就减少了杀娃行为,这其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最后可以总结成无论是哪种繁殖方式,都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下形成,都有其背后的目的性。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动物每隔一个阶段都有发情期,为什么人类是例外?

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发情期,在这个阶段它们会主动地去寻找伴偶或者释放出信号,等待另外一半的到来。就像是赵忠祥老师在《动物世界》开篇所说的“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动物们又到了交配的季”。

发情期内雌性动物会释放出一定的信号,可能是通过其它器官的变化,或者是释放出外激素。

动物的这种明显固定发情期有一定的好处,因为发情期不是随便就定下来的,而是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进化逐渐演变形成的,因此会考虑到很多的问题,最核心的就是看什么时候交配,最有利于后代的繁殖和成长。

野生动物在野外生存要时刻考虑温饱的问题,明显的固定发情期可以让下一代在更好的季节里出生,这样可以保证后代诞生之后可以健康地长大。

例如在非洲大草原上每年6月份,都会上演动物大迁徙的场面,斑马、角马、羚羊等从坦桑尼亚大草原长途跋涉3000公里,迁徙到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在动物迁徙的过程中也是狮子等猎食者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刻,因为保证了充足的食物。

因此可以发现,在迁徙结束后不久,狮群中一般都会为诞生很多的狮宝宝,这个时间是经历过完美计算的,让母狮在孕期可以补充足够的食物,诞生下健康强壮的狮宝宝。

野生动物固定生殖周期,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原因,野生动物在野外生存很艰难,而交配、孕育等过程更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容易被天敌猎杀,因此它们期望可以追求最高效率,每年发情期来临迅速的完成交配等待宝宝的降生,之后分道扬镳各自生活。

因此说这个发情期必须要足够的明确,并且非常容易确定出来。但是人类就不同了,与其说365天都是发情期,倒不如说根本不知道具体的发情期,专业术语来说就是隐藏排卵期。这是非常隐蔽的一件事情,男性根本无法通过信号去判断,甚至女性自己都要掐着日子去计算。

大自然各种动物都有固定发情期,为何人类却没有?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 天生就能分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这使得他们产生对异性的渴望,从而完成交配、 分娩等繁衍子嗣的职责。

在《自私的基因》指出所有生物的意义都是为了让基因这一结构不断地延续下去。尽管人类的智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人类已经具备了自我的意识,但是人类的细胞还是会执行基因的命令,比如对异性的渴望。



几乎所有生物都有发情期,但人类是不存在发情期的,或者说,人类可以365天都处于发情期。所谓“发情期”,就是要到某个特定的时段,才能进行交配,雌性哺乳动物的“发情期”,其实是同排卵期有密切联系的。它们在排卵期间通过视觉表观、外激素来表现自己已做好受孕的准备,从而吸引雄性动物。而人类雌性则用月经周期来替代了发情期。


我们知道,除了人类之外,所有的动物的核心命题就是生存和种群繁衍,所以动物必须会选择在食物丰盛的时期生育幼崽,提高幼崽的存活率。

总之,动物的繁衍和食物资源有关,无论它们选择在哪个季节,都表现出了明显的节律性。

另外,繁衍对于生物意味着巨大的能量消耗的,巨大的能量消耗必然代表着大量的食物供给,并不掌握劳动能力的动物无法稳定保证食物的稳定供给。

而且在繁衍阶段,也是生物最危险的阶段,容易遭到天敌的袭击,所以生物一般都会选择在一个固定的时期排卵,这样既避免了更多的危险,也提高了幼崽的存活率。



动物完全受制于生理,而人类具有以生理为基础,产生的上层心理。使得人类虽然也会受激素分泌的影响,但并不会像动物那样完全受激素,受生理的控制。

而人类为什么会不存在固定的发情期呢?科学家提出了“父方投资假说”,女性隐藏发情期,使得男性不得不多次与同一名女性构建稳定的长期关系以确保自己留下后代,而不是选择与更多的女性发生关系。

这样的选择使得男性与女性之间产生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而这为父方对后代的投资铺平了道路。因为在孕期和哺乳期女性需要更多能量,而这个时候正是她们觅食不便的阶段。建立了紧密联系的男性此时给予女性帮助,无疑有利于男女双方留下自己的后代,这样一些人在自然界的竞争中更具有优势,因而被筛选。

这也为人类一夫一妻制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演化,因为一夫一妻制是对雌雄动物的约束,它限制了雌雄动物寻找优良基因的天性,它保护了雄性动物遗传基因的机率。从而有效避免了雄性动物为了繁衍,而进行竞争所浪费的能量和时间。

这样就使人类雄性的身体资源能够更好地用于大脑的发展,而不是用于保持身体的高度雄性化,同时也是人类的雄性,没有必要保持高浓度的雄性激素,从而延长了人类雄性的寿命,使知识的运用得以累积,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奠定了身体的基础。

生存于4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所呈现出的较小的二态性证明,此时人类的婚配方式已经是一夫一妻制。就是说,从900万年前至400万年前是人类从多偶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期。人类早期的婚配方式是多偶制,以后是一夫一妻制,这也侧面证实了一夫一妻制的出现为人类社会文明框架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当然了,人类没有发情期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非单一原因所导致!

动物会在特定的时间发情,为什么人类却随时都可以?

自然界的动物,包括人类在内天生就有一些癖好,或者准确的说是各种不同的欲望,正是各种欲望的存在,每天驱使着我们不断的前进。

没有欲望的人或者是生物,就跟咸鱼没有什么两样了,都懒得翻一下身。所以说欲望并不完全是个贬义词,而是个中性词,它是一切生物不辞辛劳每日进行活动的动力。


而生物每天的活动也正是满足自己欲望的过程。

在动物身上,它们一生的欲望很简单,就是吃饭和繁殖。

在人类身上除了吃饭、繁殖以外,由于我们具有意识和思想,需要满足精神享受的欲望,因此我们还对权力、社会地位、物质资源具有很强占有欲。那么这些欲望是如何产生的呢?

来自于各种激素对生物体的控制!例如,有了性激素生物就对异性产生了兴趣;

不管你是吃饭,还是进行精神层面的娱乐,大脑作为奖励分泌的多巴胺会让你记住这种愉悦感觉,所以你就会对某些食物、以及活动、事物特别感兴趣、情有独钟。


所以说每一个生物都被看不见的各种激素和大脑给予的奖励所控制着。那么这些激素又是怎么做到准确的释放和表达呢?

当然一切都编写在了生物体的基因里面,基因就像是电脑的一串串代码一样,我们的大脑就像是电脑的中央处理器一样,来执行这些代码;

至于什么时候执行,怎样去执行,就需要依靠生物体外在的感受器,例如听觉、视觉、触觉、味觉接受到相应的刺激以后,就会使得大脑这个处理器执行相应的代码做出反应,分泌一些相应的激素,来刺激生物体。


例如我们接受到的外在的信息,使得我们紧张、惊吓,恐惧,肾上腺素这种激素就会增加,进而导致需氧量增加、血流加快,反应速度会比以往快很多,以应对这种危险的处境。

当我们看到异性,尤其是自己心仪、符合自己审美的异性,各种使你愉悦的激素就会被激活,你瞬间感觉你恋爱了,甚至在那么一刹那你甚至连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你上前搭讪、交往、结婚...

这一切的行为你都是受到了激素的控制,而激素如何表达就写在了你的基因里,记住这一点,我们接下来讨论为何动物有发情期,而人类没有?

很明显,你每时每刻看到漂亮的异性都想上前搭讪,是因为你自身的性激素总是在高水平线上运行,这使得你每时每刻都对这件事有欲望。


而动物不会每天都进行求偶活动,只在特定的时期进行求偶,是因为它们体内的性激素大多时候都是低水平线下运行,没有这种激素就不会对异性产生任何兴趣;

当动物们到达了某些特定的时期,例如秋季、来年的春季,它们受到外界环境、例如温度、日照等一些刺激以后,大脑就开始执行基因里的代码,产生相应的激素,而且含量水平还相当高;

所以动物们就开始在这段时间像着了魔一样的进行求偶活动,这段时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情期。


而动物有特定时期的发情期,是因为只有在这个时期,大脑才被外界刺激开始大量分泌相应的激素。其他的时间,没有这种激素,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发情、求偶行为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人类和其他野生动物为何会有这样的区别?

答案还是基因的原因,基因可以控制生物体任何微观和宏观上的行为,它可以左右性激素怎么分泌、分泌多少、何时分泌;

而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基因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在复制重组的过程中发生随机突变,而基因又会受到环境的选择,使得适应环境的基因被保留下来,不适应的就会被淘汰;


因此环境的变化或者不同,就造就了不同的基因,而基因的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物种,以及生物体不同的行为。

所以归根结底,要想解释为何野生动物有繁殖期,还需要从它们生存的环境中找到答案。

说实在的,我们生而为人,真的很幸福,也很幸运,我们无法感受到其他动物活在地球上的艰辛,它们真的是靠天吃饭,有了上顿没下顿,饿肚子不说,被天敌捕杀也是常事。

这就是大自然,对待生命既温柔又很残酷的世界。


你能想到对于人类来说,每个月排一次卵子很正常,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对于动物来说,这就是对能量的浪费,这就意味着你要多吃一口饭把浪费的能量补回来。

所以说,从节省能量的角度来说,用的时候在排卵才是正确的,而你什么时候用,这总不能随机,因为全年随机交配的话,每一次交配的时候也来不及产生卵子。

因此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排卵,交配是最好的选择。既能保证不浪费能量,也能很好的使得卵子受孕。

除此之外,为何动物们的发情期为何会大多数集中在秋季或者是来年的春天呢?

因为这两个时间段交配以后正好可以赶上食物最为丰盛的时节,由于动物们的孕期基本都较短,秋天交配以后,来年的春天幼崽就诞生了;


春季来临的时候交配,到了夏季幼崽就诞生了,这时刚好赶上食物最好获取的时节,幼崽的成活率也会大大提高。

地球上的生物已经进化了非常长的时间,这种规律早已经被写在了基因里。因此动物们进化出来的繁殖期,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行为。

也从侧面反应了,进化论的正确性。


而反观我们人类,由于我们杂食性、更加发达的大脑、灵活的双手、制作工具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使得我们获取食物相对来说要容易的多。

我们很早就已经摆脱了因为能量限制而出现的发情期。


所以在数十万年的进化使得我们失去了像其他动物一样非常明显的发情期,而是每个月都会排卵,我们不在乎这一点能量,但是却隐藏了每个月的发情期。

这种进化的方式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有利于种群的快速扩大,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繁衍策略,而且这种方式更加有利于种群的社会结构的稳定。

隐藏了发情期以后,雄性一般都不会离开雌性,而是会等待幼崽出生以后才离开,这也为后来婚配制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动物会有固定的发情期,为什么人类却什么季节都可以?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空气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飘散着荷尔蒙的味道,大部分的物种在这个时间段内都会进入发情期,以期望在未来的几个月内生下自己的小宝宝,赶上一个好的季节,阳光明媚食物量充足,这样后代的存活率才会更高,设想一下有哪个物种会像人类文明一样,有着大房子冬天暖气供上夏天空调吹上,发情期对于人类来说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寒冷的冬天也还是可以生娃的,当然问题并不会这么简单,必然还有些未知的原因在作祟,接下家可以深入的了解一下。



【动物的繁殖期】

地球上的生物史已经有38亿年了,从最初的简单单细胞生命,一路发展进化经过多次生物大灭绝,发展到今天地球上已经有180多万个物种,并且还有很多新物种尚未被人类所发掘,占据地球70%表面积的海洋也不是人类可以轻易彻底探测的,可以说发展到今天的这些物种都是有着它自身的优势,是被自然所选择下来的。



生物在地球上生存最本质的两个追求就是填饱肚子同时繁殖后代,这两个目标是缺一不可的。不过,要了解的是,生物在自然界中生存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有的物种在食物链中都有它的一席之地,那么也就意味着天敌的存在,在寻找食物的时候还需要警惕成为别人的猎物。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时刻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既能更好地捕食猎物填饱肚子,同时也可以谨慎面对天敌的袭击。在什么时刻生物是最脆弱的?首先一定是进入黑夜睡眠状态,这一点人类是深有感触的,我们时常可能会在夜中惊醒,有的时候换了新的地方很难入睡,这些其实都是人类潜意识里的警惕性,这是被刻在基因内的东西。除此之外当野生动物处在孕期的时刻是最脆弱的,因此都会尽可能的减少这样的时期。



同时需要保证超高的后代成活率,让每一次付出都尽量得到更高的回报,因此动物都有固定的发情期,这可能是几十万年来形成的一种习惯,或者说一种生存方式,一个合理时间内的发情期会让该物种保证自己的后代更好地存活,之后尽可能的减少让自己处于这种状态的时间。



【人类为什么没有明显的繁殖周期?】

其实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至少人类这个物种在学会了直立行解放双手,学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尤其是使用火之后,不再受自然环境和季节性的约束。因为人类可以自己创造舒适的环境,季节性已经难以影响人类的繁殖习惯,即使孩子在冬季出生,依然可以生存的很好。同时学会使用工具的人类,寻找食物并且阻挡外来危险的能力提高了,因此季节性繁殖习惯也久没有意义了。



那么人类没有明显的繁殖周期还有其他原因吗?

在数百万个物种里人类的婴儿可以说是最没用的,当然这也是因为人类直立行走的习惯,让产道变窄,这就意味着婴儿不能在子宫内发展的时间太长,“提前”出生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大脑壳还没有变得那么坚硬而是软的。即使在婴儿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父母的照顾,可以说智人的幼崽娇贵的很。





那么如果父母双方都共同参与照料“无用”的小婴儿,可想而知他们的成活率要高很多,在这个时候雌性可能就要想一个办法把另一半栓住。那么隐藏排卵期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因为如果有发情期的存在,那么发情期结束一般而言雄性拍拍屁股就走人了。但是当不存在明显的发情期,那也就意味着判断雌性是否成功受孕,因此为了避免隔壁老王的介入,雄性就需要一直守在雌性身边,直到宝宝降生。



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没有明显的发情期促进了人类发展成一夫一妻制。在《自私的基因》中有这样一段话“任何生物都是基因为了保全自己而设计出来的精致的生存机器”其实可以知道这也就意味着生物的个体数量越多越好,因此生物都有着过剩繁殖的趋势。

【从基因生物进化角度来理解“发情期”的存在】

生物所表现出的一切本质上来说都是基因在作祟,99%的物种存在发情期也好,人类不存在明显的发情周期也罢,这一切并非是生物自己的意愿,都是自然选择下的结果。一个种群最初所有的个体可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它们可以在一年当中任何季节交配繁殖后代,但是我们清楚,有些季节出生的宝宝存活率会更高,因为环境上较适宜,食物量也充足。那也就意味着,这些个体把基因遗传下去的可能性更高,因此适应了自然会环境,就被自然所选择下来。



而对于人类这个特殊的物种,一切都变化了,我们有能力适应所有的自然化境,因此季节性无法作为选择的条件。

文章标签:动物生物学生物宠物生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