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生长与收获的预测主要有哪些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林分调查是什么?

(stand survey)

(蒋伊尹)

将大面积森林划分为林分,并对其进行数量和质量鉴定的工作。林分是内部结构特征相同,而又与邻接部分有显著差别的森林地块。它是划分森林的最小单位与基本测定对象。林分调查的目的是正确识别与研究森林,以利于开展森林调查设计、科学经营管理森林的工作。

林分调查因子

客观反映林分数量和质量的特征标志。它们的差别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视为不同的林分。(见测树因子)

调查方法

林分调查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实测法和目测法两大类。全林实测法除林分面积小,或伐区调查和科研验证等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用。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局部实测法又可分为:①以典型选择为原则的标准地法;②以随机抽样为原则的样地调查法;③角规测树。根据调查目的与要求选用上述方法,适当伐取标准木(或样木),或运用有关测树数表(如立木材积表、林分断面积蓄积量标准表、收获表等),便可以测算出林分的各个调查因子。

林分结构规律

林分调查因子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存在着比较稳定的结构规律。这种结构规律是林木在其生长过程中,由树种生物学和遗传学特性、环境条件及经营措施等影响而形成的。研究林分结构规律,对林分调查方法的改进、测树数表编制、林分生长调查与收获预测,以及检查与改进经营措施等有重要意义。(见林分结构)

经济林资源资产评估有哪些评估方法

收益法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根据评估对象和未来收益期的不同,有多种评估测算方法: (1)有限收益期:如经济林评估的收益净现值法和用材林评估的收获现值法; (2)无限收益期:常用于经济林或常年有稳定收益的林木经济价值评估。 1.收益净现值法(用于经济林林木资产评估) 2.收获现值法 收获现值法是通过预测林分生长到主伐时可生产的木材的数量,并利用木材市场价倒算法测算出其立木的价值并将其折成现值,然后再扣除评估基准日后到主伐前预计要进行各项经营措施成本(含地租)的折现值,将其剩余部分作为被评估林木资产的评估值。 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收获现值法理论上可以用于任何年龄阶段的林木

林分结构是什么?

(stand structure)

(吴富祯)

不同直径、树高和年龄的林木在林分中的分布状态。林分结构是由树种生长习性、环境条件和经营活动诸因素影响的结果。研究林分结构的规律,对生长量测定、编制收获表、确定材种出材量、抚育采伐、设计森林经营模型以及确定林分调查方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采用电算技术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以来,林分结构规律的信息为模拟林分生长、枯损以及进行森林资源数据更新、预估森林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同龄纯林的林分结构

其主要特征是反映株数随直径、树高、形数、形率和材积的分布规律。

林分的直径结构

林分内林木株数按直径大小的分配状态。是林分结构的最基本内容。其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从生物学角度阐明直径分布规律和应用统计概率模式表达其分布的规律。在正常情况下,同龄纯林林分内,中等径阶的树木占多数,向两端随直径的增减而逐渐减少,林木株数按直径大小的分配近似正态分布,且多数为单峰有偏分布,偏度随林龄的增加由正偏趋向负偏。直径分布的具体形状变化,可用概率分布律来描述,一般常用的分布形式有: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威布尔分布、γ分布、β分布、SB分布、查利—A型分布等。根据各国学者的研究表明,不论对林分内或大地域的林木直径分布,均以分布函数拟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在研究中,常用相对值表示直径分布规律。方法步骤是:①计算相对直径和株数累计百分数。相对直径是林分中各径阶树木的直径与林分平均直径的比值。株数累计百分数是各径阶株数占总株数百分数的合计。②以各径阶相对直径为横坐标,以株数累计百分数为纵坐标绘制肩形曲线。③将不同平均直径、不同株数的林分置于相同的尺度上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各个林分共同具有的结构规律。按一般规律,平均直径的位置在株数百分数累计值55~64%的范围内,一般近于60%处;其最大直径为平均直径的1.6~1.8倍,最小直径为平均直径0.5~0.6倍。

树高结构规律

林分中林木株数按树木高度的分配状态。这种状态具有非对称型的特征。研究树高结构时,常按树高和直径两个因子分组归纳列成树高—胸径相关表。它可以全面地反映林分结构的如下规律性:①各径阶的平均高随径阶的递增而增加;②在径阶范围内,株数按树高分配亦近似于正态分布;③在全林分内,株数最多径阶的树高接近于该林分的平均高;④在一个径阶范围内,树高的变化要比全林分的树高变化小。为了研究不同林分的树高结构规律,亦可用树高相对值的相关关系绘制肩形曲线寻求其共性。一般情况下,树高的变动范围在0.3~1.30之间,多数集中在0.6~1.20的范围内。最大径阶的平均高因龄组而异,一般中、幼龄林为平均高的1.2倍,近熟林为1.15倍,成熟林为1.10倍。

形数和形率的结构规律

任何林分中,各径阶树木的平均胸高形数(f1.3)和胸高形率(q2)都是随其胸径和树高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林木株数按形率的分配亦近似于正态分布。形率变动系数约为8~10%。

材积结构规律

在各径阶范围内,株数按材积的分布序列与株数按直径的分布一样,亦近似于正态分布,但材积的变动范围较大。如果林分的平均材积为100%,则最小径阶的平均材积仅为20%,而最大径阶材积可达270%。在成、过熟林中,材积变动系数约为40~60%;在同一径阶内材积的变动系数也达13~18%。材积的变动系数与树种、年龄有密切关系,并且比其他任何调查因子的变动系数都大一些。

混交复层异龄林的林分结构

在自然条件下,混交复层异龄林分内具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林木,其树种组成、垂直郁闭和年龄结构等均比同龄纯林复杂得多。对这类林分结构规律的研究,一般可归纳为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以标准地调查资料为主,把复杂林分划分为简单的同分子林木,即森林分子。每个森林分子以同龄纯林对待进行研究。另一种是小班全林混合检尺,把复杂林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森林分子学说

为了研究复杂林分的结构规律,1927年,苏联特烈其亚科夫(Н.В.Третьяков)提出了森林分子学说。森林分子是指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起来的同一树种、同一年龄世代和同一起源的林木。例如某林分有两个树种都分属于同一年龄世代,则此林分就由两个森林分子组成;若该林分中,其中有一个树种分属于两个年龄世代,则此林分由三个森林分子组成;若林分中同一树种分属于两种起源,则该树种划分为两个森林分子。显然,一个同龄纯林只有一个森林分子,若混有少量其他树种,其生长发育过程相近,可划分为树种组进行调查,即视一个树种组为同分子林木。这一学说在苏联和中国东北林区广泛验证的结果是:当把复杂林分划分为森林分子后,在其内部均存在着与同龄纯林相似的结构规律。森林分子学说的提出对研究复杂林分结构规律是一个重要进展。但对极端复杂的林分(如热带雨林)进行林分森林分子划分则是无意义的。

直径结构规律

在以全林为整体的研究方法中,对复杂林分的直径结构研究,目前存在着两种分析结论。一种结论认为,株数按直径的分配多呈递减型或近似递减型分布;另一种结论则认为,在整个林分生长期间直径分布序列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从左偏型向右偏型过渡,其间一度处于正态分布。持后一种结论的观点是:由于统一规定每木检尺起测直径,使平均直径较小的林分漏测了一部分小径阶林木,因而出了递减的反J型分布。

林分结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测树学、统计学和林学观点研究其中每一个特点,可以建立一定的统计模型以表示林分结构,而这种统计模型是单个观察特征的综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研究林分结构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中,在利用现代化数理统计和电算技术新成就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数学模型道路。

参考书目

北京林学院主编:《测树学》,农业出版社,1961。

B.胡希、C.I.米勒、T.W.比尔斯合著,测树学翻译组译:《测树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B Husch,C.I.Miller,T.W.Beers,Forest Mensuration,The Ronald Press Company,2nd Ed.,New York,1972.)

试述定量预测的方法有哪些?各自适用的特点是什么?

定量预测是使用一历史数据或因素变量来预测需求的数学模型。是根据已掌握的比较完备的历史统计数据,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借以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用于预测和推测未来发展变化情况的一类预测方法。 烽火猎头专家认为定量预测方法也称统计预测法,其主要特点是利用统计资料和数学模型来进行预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定量方法完全排除主观因素,相反主观判断在定量方法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只不过与定性方法相比,各种主观因素所起的作用小一些罢了。 目前工商企业中常用的预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加权算术平均法 用各种权数算得的平均数称为加权算术平均数,它可以自然数作权数,也可以项目出现的次数作权

为什么说选择育种是林分改良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方法

1、植物变异的层次分析和观赏植物品种改良的现状 2、引种与驯化 3、选择育种 4、杂交育种 5、诱变育种与辐射育种 6、倍数性育种(多倍体与单倍体育种) 7、生物技术育种(分子育种) 1.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3)举例: 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要求使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操作方法:(参见右面图解) 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

文章标签:理工学科经济心理学生活常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