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玉瑗是什么时期的

玉璧、玉环、玉瑗、玉珏有什么区别???

1、从外形上来看

玉璧、玉环和玉瑗主要是根据其中央孔径的大小来区分

大孔者为玉瑗

小孔者为玉璧

孔径与玉质部分边沿相等者为玉环

玉珏则是有一缺口的环形玉器。

2、从作用上来看

玉璧主要有四种用途,一为祭器,二为礼器,三为配饰,四作珐码用的衡。

玉环古时一般用作佩饰,因“环”与“还”同音,古人可能还把它作为一种信物。

玉瑗古时通常做臂饰用, 瑗同援义,其孔大,便于二人抓握相援。说明佩戴者当过皇帝或侍奉过皇帝。

玉珏用途,概括起来有五种:一作佩饰;二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三寓意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四刑罚的标志;犯法者待于境或一定地方,见玦则不许还;五用于射箭,使用时将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

3、从盛行时期上来看

玉璧是中国玉器中出现最早并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是很重要的瑞玉,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

玉环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新石器时代玉环的基本造型为扁平的圆环状,多用白玉、黄玉制作。

玉瑗是我国从新石器时代流传下来,战国时期得到发展。

玉珏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在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时期都有流行。

玉瑗是指的什么?

我国从新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臂饰,扁圆而有大孔,即扁圆环形。瑗同援义,其孔大,便于两人抓握相援。战国玉瑗纹饰渐多,有些作纽丝纹的玉瑗,内部中央加厚,两边变薄,剖面如枣核形。纹饰以縠纹和云雷纹为多。也有变化成一条首尾相接的龙形或变化成筒形的。

玉瑷是什么?

答:玉瑷是从新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臂饰,扁圆而有大孔,即扁圆环形。瑗同援义,其孔大,便于二人抓握相援。玉瑗纹饰鞍多,流行坡刀阴线鸟纹、龙纹等。瑗体趋向精美、小型化。由于宗法礼制的约束,各时期玉瑗形制较为统一,多呈薄片状,制作规整,工艺手法以坡刀阴线为主,纹饰以卷云纹、鸟首纹等最为流行。西周时的玉瑗多作佩饰使用,用于玉组佩的玉瑗形制比较小,单体的佩饰玉瑗形体稍大,但皆制作精美,纹饰线条流畅,抛光也好于前朝。此后历代均有玉瑗制作,它同玉壁一样,是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玉器。战国玉瑗形状与新石器时代的瑗的区别是战国玉瑗纹饰渐多,有些作扭丝纹的玉瑗,肉部中央加厚,两边变薄,剖面如枣核形。纹饰以谷纹和云雷纹为多。也有变化成条首尾相接的龙形或筒形的。

玉瑷(孔的直径大于壁的直径叫玉瑗,壁的直径大于孔的直径叫玉壁)图:

玉瑗有什么含义?

玉瑗是一种地位高者召见地位低者的信物,古时凡天子召见诸侯,诸侯召见卿大夫的时候,都会命人拿着玉瑗,以为凭证。被召见者见到使者带来的玉瑗,便要立刻赶到召见者身旁听命。

该如何区分古代的玉璧、玉瑗、玉环、玉玦的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价值。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玉,石之美者。”

他根据玉的特征,提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在古代的玉器中,玉璧、玉瑗、玉环、玉玦属于圆形玉的范畴,是传统玉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四种形似四胞胎的玉器,担负着怎样的功能呢?


上图_ 古代龙纹玉璧

同工同源 互有交集

新石器时期,先民制作石质工具时,发现了质地温润的玉石。他们利用工具,切磋琢磨,勾勒造型,制成气质古朴、做工精细的玉璧、玉瑗、玉环、玉玦等玉器。这四种玉器的实际运用,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玉文化。

从形制上看,玉璧、玉瑗、玉环、玉玦的特征是中央穿孔的扁平圆形。这四种玉器既是象征身份和地位的佩饰,又是社会交往中的信物和礼品。古人迷信玉有辟邪防腐的功能。西晋名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

玉璧、玉瑗、玉环、玉玦等葬玉的出现,成为古代贵族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图_ 商朝玉联璧

如何区分“玉器四胞胎”

玉璧、玉瑗、玉环、玉玦是长相类似的“玉器四胞胎”,令人难以分辨。事实上,只要看清孔的大小,就能准确辩认这四种玉器。《尔雅·释器》明确指出:“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两晋文学家郭璞注释:“肉,边;好,孔。”学者邢禹疏做出了进一步解释:“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孔大而边小者名瑗,边、孔适等若一者名环。”

简单来说,根据玉器的环边和中孔的关系,判断玉器种类。环边和中孔比例达2:1(小孔)的是玉璧,环边和中孔比例相等的是玉环,环边和中孔比例达1:2(大孔)的是玉瑗。

玉玦则是环边中多了一道缺口,一眼就能认出来。


上图_ 汉代青玉玉环玉璧

玉璧:规格最高 功能细化

别看四种玉器形制近似,古人在使用时进行了功能细化。就玉璧而言,古代社会崇尚“天圆地方”,仿天制璧,因此,《说文解字》曰:“璧圆像天”。《周礼·春官·大宗伯》也载:“以苍璧礼天,地黄琮礼地。”在祭天仪式中,青玉璧是古代规格最高的玉器。

《荀子·大略》中记载:“问士以璧。”使者出使领国,需要向对方赠送“贽礼”。象征权力的玉璧是礼仪制度中最重要的礼器,以此表现问候和敬意。受此影响,贵族将玉璧视作特权的一部分,玉璧成为高端玉器的代名词。

在古代社交活动中,地位低的人往往向地位高的人赠送玉璧,传递问候、效忠等信息,在此之后,互赠玉璧成为知心相交的信物。《周礼》就有“子执古璧”、“男执蒲璧”的记载。而《世话新说》中用“璧人”形容仪容美好的人。



玉瑗同样不简单。首先,玉瑗是一种装饰物。早期的玉瑗孔大环小,是男女皆宜的臂饰品,与现在的手镯类似。其次,玉瑗还是礼器。荀子曰:“召人以瑗。”君王要召见外国使节或朝廷大臣时,使者会持缓相赠。瑗,从字体结构上看,爰有两手共握一物的意思,有引导、扶助的意思。体现君王对当事人的重视和尊重。

最后,玉瑗具有实用功能。汉朝时期,玉瑗平直的造型变成中间厚实、环边渐薄的枣核形状。《说文》释义:“瑗,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相引。”

也就是说汉朝皇帝上下台阶时,和近侍同握一块玉瑗,这样能够防止皇帝摔倒,还能体现皇家威严。清朝文学家桂馥在《说文义证》中认为:“(玉瑗)孔大能容手。”

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玉瑗的礼器功能退化,装饰功能得以放大,经过分化发展,玉瑗演变成女性手镯和男性佩饰。

文章标签:生活常识收藏生活玉瑗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