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银锭十两是多少克

古代十两银子是多少克

每个朝代都不一样的:

1、西汉时期:十两银子是161.4克

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2、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十两银子是139.2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3、隋朝初年:十两银子是441.76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4、隋末,十两银子是139.2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5、唐至清代:十两银子是373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扩展资料:

中国自周代开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也称为「司马斤」、「司马两」等,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平制标识」。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

古代的1斤等于16两。两是东亚传统的质量单位,中国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再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实际质量历代不同,传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变化。

中国古代的银质钱币在使用时需要鉴定成色并称重以确定其价值,一般就以称重时的质量单位“两”为银质钱币的单位。

西汉每斤,258.24克;东汉每斤,222.73克;魏晋每斤,222.73克;南齐每斤,334.10克;梁、陈每斤,222.73克;北魏每斤,222.73克;东魏每斤,445.46克;北齐每斤,445.46克;北周每斤,250.66克;隋朝每斤,668.19克;唐朝每斤,596.82克。

从有“斤”“两”这两个概念开始,一直到民国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16两,而不是今天的10两。有了“斤”的重量,再去算“两”的重量轻而易举,一律除以16就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

一两银子是多少克?

每个朝代都不一样的:

1、西汉时期:十两银子是161.4克,一两等于16.14克。

2、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两等于13.92克。

3、隋朝初年:,一两等于41.76克。

4、隋末,一两等于13.92克。

5、唐至清代:一两等于37.30克。

扩展资料: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在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价值600元-1300元;在盛唐时期价值2000-4000元。

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以大米为衡量单位,推算过银子的价值。比如: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如果当时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等于人民币660.8元;

又如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可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

各朝银锭重量介绍

  喜欢玩古玩的读者朋友或是对中国古代史比较了解的读者朋友肯定不会对银锭有所陌生,经常看古装电视剧的读者朋友也不会对银锭陌生的。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银锭的重量问题,只在电视见过银锭的读读者朋友肯定会对它的重量有所好奇的,今天呢,小编为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准备了各个朝代的银锭重量,以此为各位读者们解惑,那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去看一看这么多朝代银锭的重量吧。

  


  银锭的铸造重量在清代前无统一规定,但银两代表的重量却不同,如唐代一两42克,宋为39克、元为36.6克,明为37克。清代一般在34至38克之间,除常见的五两、十两、二十五两、伍拾俩的重量外,还有三十两、四十两的银锭,就是这些银锭中,还有多少钱,多少铢的铭文等。这是由白银作为称量币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大家收藏的重量与当时的标准不符就要警觉。但清代和民国银锭在重量上就有了基本统一的规定,通常的是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三种银锭,五两以下为碎银,主要限于市场流通,补零等使用。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清代银锭有叁拾两、肆拾两、壹佰两,甚至两佰两以上的大锭,都应该是假锭。

  


  清代江西全省通用的银锭形制有方锭、镜面锭、圆碗锭等多种,这种江西方锭,锭长8.92厘米,宽7.25厘米,高5.86厘米,重1889克。器型呈正方形,四周边叠起,面大底小。锭面铭文“万载县·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伍十两匠刘春”,铭文戳记清晰,排列很有规律,上横列地名,右为纪年,左为匠名和纪重。此种大方锭是清代自道光以来江西一些府、县的税课银锭,每锭重五十两左右,这种造型后来发银锭展成为江西官钱局银锭的固定器型。按张家骧《中华币制史》载,江西方宝每锭重洋例平五十两,洋例平两重36.53克,则江西方宝每锭应重1826.7克,但实际上江西方宝每锭实重均在1855克以上。江西方锭在清道光年间已经出现(存世的江西方锭还见有嘉庆纪年的),这时的铸造地点是众多的,分散在全省各个州府。到同治至光绪三十年,方锭的铸造地点相对集中在万安、万年、万载三地。光绪二十八年设立江西官钱局,稍后又设立官银号,代为各县铸造银锭。次年官钱局并入官银号,改为官银钱总号,这时铸造的方锭都錾有“江西官银号”字样。1912年江西官银钱总号改组为民国银号,而此时中国货币结构发生变化,对银两的需求量大为减少,铸锭量也相继减少,方锭的铭文趋于简化,一般仅有“江西足宝”四字。江西五十两的方形银锭造型独特,这种造型仅有数省铸造过,深受银锭集藏者喜爱。

  


  银两有实银和虚银之分。虚银是指它作为价值符号或计帐单位。清初法定的纹银、咸丰年间出现的上海规元银、汉口的洋例银以及天津的行化银,都是作为通行的计算单位的虚银,但它们可以随时折合兑取实在的银两。此外,还有作为特定用途从而具有特定衡量标准的虚银,主要有用作官库收捐纳税标准的库平银(一两为37.31克)、用作征收进出口货物关税标准的关平银(一两约合37.68克)和用作征收漕粮折色的漕平银(一两约为36.66克)。

  


  说了这么多朝代的银锭重量,想必各位读者朋友们心里也有对银锭重量的初步认识了吧,按照小编为大家找的各个朝代银锭重量的资料,各位读者朋友们也能大胆的去收藏这些银锭古玩了。拿它的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等银锭重量来说,可谓是把中国古代朝代中所有的银锭种类的重量都给读者们介绍完了,各位读者只需熟知以上银锭重量资料,就可以对银锭指点一二了。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土巴兔,我们会继续努力。

古代银锭标准重量是多少?

银锭的铸造重量在清代前无统一规定,但银两代表的重量却不同,如唐代一两42克,宋为39克、元为36.6克,明为37克。清代一般在34至38克之间,除常见的五两、十两、二十五两、伍拾俩的重量外,还有三十两、四十两的银锭,就是这些银锭中,还有多少钱,多少铢的铭文等。这是由白银作为称量币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大家收藏的重量与当时的标准不符就要警觉。但清代和民国银锭在重量上就有了基本统一的规定,通常的是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三种银锭,五两以下为碎银,主要限于市场流通,补零等使用。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清代银锭有拾两、肆拾两、壹佰两,甚至两佰两以上的大锭,都应该是假锭。

古代的十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多少

古代一斤十六两,换算成半斤为八两。现在一斤为十两,现在的半斤等于过去的八两。现在一两为50克,一斤500克,古代16两才为500克。1两6钱才50克,因此一两为现在30克。现在银子价格为9元1克,三九270元。也就是说一两银子约300元人民币,10两银子大概2700到3000元的样子/

文章标签:历史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历史收藏生活